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7812032 的博客

 
 
 

日志

 
 

【引用】钟声又震寒山寺(作者:于广法)  

2010-03-17 21:51:0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钟声又震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踞处在苏州阊门外,建于南朝梁代,初名“妙利普名塔院”。在苏州名胜古迹中,名气之盛出人想象。一提起寒山寺,人们必会联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寥寥二十八字,却渲染出了一种超凡脱俗、令人寻味的高远意境。当年唐代高僧寒山、拾得居此苦禅,因而得名为“寒山寺”,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口大钟了。

我初次观游寒山寺时,错把大殿旁边的那口钟,当作夜震姑苏的寒山寺钟而端详许久。后经寺中一位僧人指点迷津,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介于大殿和后殿之间的那一口钟,才是名闻天下的寒山寺钟。

大钟安放在一个造型古朴的钟楼内,说是钟楼,实是钟亭,丛树掩映、境极清幽。亭中那口巨钟,高达一人,钟围可三人环抱。本寺僧人云,此非唐代旧钟,乃系清末所铸,如挥大杵撞之,钟声悠扬,声震不息,可依稀想象张继当年午夜所闻的古刹钟声了。

钟亭内矗立着一块巨大石碑,碑上镌铭着“枫桥夜泊”那首诗,笔迹潇洒沉着,为清代文人俞樾的手迹。碑的背面题有跋文,叙述诗中的“江枫渔火”古为“江村渔火”之考证。

清代的诗坛名宿王士祯,当年也曾夜过苏州时舟泊枫桥,凄风潇雨,难以成眠,于风雨中秉烛来至寒山古寺,题诗二绝,以抒心曲。其中一首吟道:

日暮东塘正落潮,    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    记过吴枫第几桥。

可能是寒山寺的钟声也震启了他的睡梦,驱动了王老夫子竟然寅夜披风栉雨,亲临寺中,抒发对夜半钟声的感触吧。钟声悱启了诗人们内心世界的性灵,更有意义的是,诗人们无意间竟给后人留下了这些珍贵的不朽诗章。在那雨夜悠扬的钟声震荡中,我们可以想象到王士祯耳闻雨夜中的古刹钟声后的澎湃心潮吧,肯定他和张继一样,今夜无眠。

但是,张继更不曾想到,在他的夜泊吟诗的千年以后,寒山寺的钟声又为中日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依据当可在康有为先生的诗中找到索引:

钟声已渡海云东,    冷尽寒山古寺风。

清代时,寒山寺的古钟不幸流落到日本,寒山失钟,自然冷寂失魄。日本明治年间,有位名山田的日本和尚来到中国苏州,在寒山寺改名为山田寒山,发誓要为寒山寺找回古钟。他苦苦遍寻数十年,走遍三千岛国本土,最终心愿未遂,决心化缘铸钟。经历了多少千辛万苦,多年后方才铸成铜钟一口,再呈日本政府送还中国。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亲自为铜钟书写铭文,镌于钟体,遣派使者将铜钟送回苏州寒山寺,那是1905年7月的事了。

1906年的冬天,寒山寺又铸大钟一口,安置于寺中的钟楼内,将日本送来的小钟放置于大殿的右侧,把它作为中日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这就是寒山寺两口钟的来历与史实。

“夜半钟声”绝响了几百年后,终于在1979年的除夕之夜,又震响了寰宇。那深沉、凝重的寒山古寺的钟声,穿过杏花春雨的江南,直传到化外的东瀛扶桑。寒山古寺的钟声鸣震一百零八响,最后一响落音于除夕子夜的零时正。

现在咱们不妨再把话题扩展一下。

那唐代的张继吟诗《枫桥夜泊》的三百年后,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针对诗中的“夜半钟声”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更阑人寐时分,焉来夜半钟声?肯定是张老夫子的梦境幻音而已。可是前代唐朝诗人于鹄却有诗为证,“遥听糇山半夜钟”。白居易也有诗可作诠证:“新秋松影下,夜半钟声后。”

以此诠证了唐代确有寺院夜半鸣钟的习俗,也据证了张继决非是梦境幻听。于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一点启发,人们切不可凭借历史和生活变革中的某个点上去主观臆断,而要凭藉现实看历史。这个小插曲,贵在启发人们,在做学问或看问题时,一定要站在针对历史背景的认识上,方可贯通今古,切不可割断历史看现实。

《枫桥夜泊》这首诗,确使寒山寺蜚声古今中外。后值晚年,张继再次途经寒山寺时,耳畔中又闻听到寒山古寺的荡人心魄的夜半钟声,他的心潮又一次涌起,于是赋出《再泊枫桥》一首,以证寒山寺钟声依旧:

白发重来一梦中,    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寒山寺,    依枕尝听半夜钟。

寒山钟声已远,枫桥涛声依旧。留下的是中华文化底蕴的反响,旋绕的是亘古不变的情韵......

冀愿寒山古寺那响震一百零八下的吉祥钟声,震却驱走人间的一百零八种的烦愁。

               (引用者注:本篇引自《石簃原创博文》)

  评论这张
 
阅读(194)|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