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作家莫言获诺奖与友人通信
发件人: mailto:―――― @gmail.com
发送时间: 2012年10月17日 0:48
收件人: Xiao Ying
主题: Re: 转发:莫言
肖老师,您好!
最近家里琐事缠身,好些天没有仔细看过邮箱了,迟复为歉。
关于莫言,这种精明的投机者,能说什么呢?他也许私德不差,还蛮憨厚,但对政治的了解,则是缺乏常识的,他和张艺谋真是天生一对啊,把中国最土的一面呈现出来,谄媚西方的特有视角。
本科读当代文学史,也读莫言,那时对他还没有什么感觉。
中国的文人,多数软骨头,而且对政治比较无知,大概是信息缺陷,知识结构缺陷,也是人格扭曲。
能怎样呢,无奈。韩寒都能复活,莫言算什么,人家好歹还亲自写作呢,无语啊。
--------------------------------
发件人: Xiao Ying [mailto:xiaoying@tsinghua.edu.cn]
发送时间: 2012年10月17日 9:01
收件人: '―――― @gmail.com '
主题: 答复: 转发:莫言
某某好!
莫言是我早就放弃希望的作家,他后期不仅文才枯竭,叙事极度自我重复而不能自拔,而且侍权媚贵!
令我撞碎眼镜的是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学院,在“崛起的中国”高压下终于没有HOLDING!这些年事过高的评委老爷们在2012年选择莫言,一是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发现“东方中国”:丑恶而野蛮;二是为中国政府嘉奖的官员作家正名,准确讲,是为中国政府的文化政策正名。莫言正是盤踞在这两个座标交汇点上的奇魁――真真是不二人选!
1968年,瑞典学院选择川端康成,是选择了日本文化峻冷的优雅与恬和――川端康成的获奖演讲是《我的美丽在日本》;然而,2012年,它用诺奖包装一个浑身脓疮的乡痞作家来为中国文学作世界正名的时候,它无疑是在羞辱中国文化最后的良知和智商!
我现在因学术文债压力,抬不起头他顾!我完成手头工作,将花些功夫说点话。当然,在当前那些政绩官员和捐客评论家们打鸡血式的诺奖热中,保持沉默是唯一适当的表示。正是这些中国人,在2012年10月11日19点以前,还在“为中国”联手抵制和诅咒“诺奖”。
中国文学薪尽火传至于今,难道真的除了官办就是洋办?
肖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