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安县光禄镇西面山麓中,掩映着一座古刹龙华寺,当地人又称为活佛寺。无论从建筑群体规模和对外的知名度龙华寺都不能与省内的一些寺庙去相比,然而龙华寺埋藏的深厚历史有着自己的亮点。
龙华寺的寺名来历有三:
其一,“相传创始时,有行脚僧自鸡足山至,主僧留之执爨,居数岁,忽于除夕求归,且乞一担荷衣装者。主僧漫曰:‘岁忙,僧众皆无暇。惟四天王无事,令从汝去。’僧曰:‘唯唯。’及元旦晨起,天王像竟失其一,此僧亦杳。数日,有人传说,距寺十里外之普关山上,有天王像。走视之,即寺中像也。因复就地立庙焉”(由云龙《重修龙华山活佛寺碑记》)。
其二,“菩提女,段氏相国高泰祥女,元兵入大理,泰祥殉国。女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乃出家于活佛寺,亲手植菩提,以占兄弟之聚散,九植皆茁。后弟长寿等九人皆无恙,终得团聚。”“坐化后,长寿改建,更名活佛寺”。(民国《姚安县志》 )
其三,“唐天佑二年,有神僧驱西蒲光村土主泥身担负衣钵至龙华山,寺名活佛,盖取诸此。”(甘雨《姚州志》 )
龙华寺就掩映在郁郁葱葱树木丛林之中,寺外苍松翠柏,青翠碧绿。站在龙华寺后山上眺望光禄古镇,别有风景。
龙华寺始建于后唐天祐年间(公元907-923年),在寺入口门楼两侧墙壁上就题有“佛生极乐世,山辟大唐年” 的楹联。
龙华寺最为精辟的是进入大门后回转过身抬头向上看,门楼两侧有一幅楹联“到此方知官是梦,前生安见我非僧”,感受颇深。不知现在那些为官者、追权着们见后有何感想。
从前院两侧进入二院,有石阶、花台,按寺庙传统布局两侧为钟鼓楼,三重檐,左右对峙,楼阁高耸。
拾级而上进入过厅, 从正对门厅可以看到有一座佛龛,龛内塑有菩提女立像,说是大理国相国高泰祥的女儿。龛内两侧有楹联写道“灭国痛流离视元段兴亡帝业侯封成泡影,出家全孝义参法王得度名山佛子铸金身”。佛龛下方为一清池,池水清幽,别有洞天。
正殿院落的四角为四个花台,台内植金桂、柏树、玉兰。
正殿院中碑亭与菩提女佛龛融为一体,建造巧妙。亭两侧有碑,记载龙华古刹的传说及毁建史迹。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系斗拱结构,门梁栋檐,金碧璀璨,阶沿有大理石围栏。正殿挂殿额“东亚大雄”。
正殿内塑有三世佛盘坐莲台上,两侧文殊、普贤、达摩、紧那罗、阿难、迦叶塑像,均为清代遗物,庄严肃穆。
塑像后代佛龛采用木质雕刻装饰,上面雕画有众多的历史传说故事,栩栩如生。佛龛镂空花板雕刻工艺精湛、精细,彩绘夺目,可以说在云南省内这样保护完好的佛龛少有,是整个龙华寺的文物精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正殿的隔扇木门,雕刻有马驷良书《大悲咒》 ,红底金字,书法精妙,同样是龙华寺的文化珍品。
石狮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模样模糊
龙华寺内砖雕遍布建筑的各个部位,在云南省内其他的宗教建筑中并不多见。
据说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曾旅游到此,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物景观曾简笔描述。徐霞客当年就歇息在此小院的楼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