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7812032 的博客

 
 
 

日志

 
 

【转载】十里与千里  

2013-10-18 05:40:3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吹事员《十里与千里》

十月,几十位老同学在成都聚会,不亦乐乎!陪外地同学游览蓉城的一些新老景点,途中,一个本地的同学触景生情,念起陆游的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为赏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随即说道:“‘二十里’原本应为‘二三里’,青羊宫到浣花溪实际上只有这么远,诗传抄至今,路程竟然延长了十倍,搞错了。”这位同学讲得有理,青羊宫到浣花溪确实不过二三里,怎么说也不会有二十里之遥。难道当真放翁写的是“二三里”,后来被人改成“二十里”了吗?我想了想,觉得“二十里中香不断”应是陆游的原句,他在诗中将实际距离放大十倍,当是有意为之。诗人作诗,都追求意境之美。试想,如果梅树花开只在二三里之内,不是太局促了吗?那“香”虽然“不断”,却也太“短”了些。古时文人雅士骑马出行,大约类似于今天的高富帅驾豪车兜风,二三里路实在不够张扬的。所以,我觉得陆放翁是故意这样写的,给当时没有去过青羊宫和浣花溪的人,描绘了一副叫人心旷神怡的画面。诗人的“误写”,其实也是一种技巧。

对这首诗的讨论,又让我联想起对另一首古诗里的“里程”的考据。《千家诗》里有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十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到了中学的语文课本里,“十里莺啼绿映红”却变成了“千里莺啼绿映红”,“里程”一下子放大了一百倍。记得多年前,儿子上中学的时候,还拿他学的“千里”来纠正我读的“十里”。那么杜牧的原诗到底写的“十里”还是“千里”呢?认为应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人依据的是诗的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指得是整个江南地区,“四百八十”是虚数,言江南寺庙之多。这么浩渺宏大的画面,区区“十里”如何匹配得了呢?鸟语花香,千里不绝,方能描绘整个江南的春天。我却认为,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失误。

身居江宁的王安石有名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而李白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可见在相隔不到千里的江南与中原,春天的景色有很大差异。单就江南地区而言,也不可能出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景象。从长江到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相差大约五个纬度,花鸟鱼虫活动等物候相差可达几十天。物候不但有南北差异,也有东西差异,清初刘献廷著《广阳杂记》中说:“长沙府二月初间已桃李盛开,绿杨如线,较吴下(即苏州)气候约早三四十天。”如此,无论从南北看还是从东西看,江南地区都不可能是“千里莺啼绿映红”。花鸟不是寺庙,几十年几百年呆在那里,四季不变。读过竺可桢、宛敏渭二先生所著《物候学》,我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在“十”字头上加一撇,改为“千”字,应该是后世某个自以为是的文人所为。

杜牧写“十里”的春天美景,是他身临其境的真实经历与感受,很自然。听闻鸟语花香,漫步走向江边酒楼(“水村山郭酒旗风”),畅饮之后,在酒楼上朝南极目远望,那无数寺庙楼台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的远景,恰与身下的“十里莺啼绿映红”的近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他老人家突然发现那远景变成了“千里莺啼绿映红”,会大吃一惊的。

 

20131017

  评论这张
 
阅读(8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