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查看详情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7812032 的博客

 
 
 

日志

 
 

【转载】钓的不是鱼,是人生 ------读艾萨克·沃尔顿《钓客清话》  

2014-02-17 13:48:2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不喜欢钓鱼,觉得本是自由自在的鱼儿,以铒诱之,钩住嘴巴,钓出水面,这多少表现了人性的残忍与狡诈。想不到,不喜欢钓鱼的我,竟亦如同许多钓客,为17世纪一位英国人写的这本专谈钓艺的书所深深吸引,翻开即不忍释卷。

在这本书中,自称“老钓徒”的作者艾萨克·沃尔顿,以生动活泼的对话文体,从钓饵的种类、钓具的制作,到垂钓环境的选择、执钓的手法,以及各种复杂情况的处置等,妙趣丛生地讲述了钓事的百般风情,千般奥妙。叫人感到,这看似很简单的钓鱼,还真称得上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作者诚不愧为“老钓徒”,不仅钓艺精深,且了然水族世界的千姿百态,他这样描写了鱼们的众生相:鲑鱼,像是大贵人、阔财主,会在河里消夏,海里避寒,冬宫夏殿,一应俱全;有“淡水狼”之称的水中之霸狗鱼,大胆、贪婪、剽悍,有时会咬住一头临池饮水的驴子,或偷袭一位浣衣女子;味道特别鲜美的鲈鱼,其性猛竟亦不逊于狗鱼,遇到危险时,会竖起鳍来,如火鸡诈尾,吓跑对手,保住性命;鲤鱼中之雌性,在产卵之后,身子发虚之时,会有两三尾雄鲤赶来,扶掖它离开水草,回穴中休息;鳟鱼中的老而大者,有狐狸心与兔子胆,白天晏居不动,晚上才借黑夜壮胆,跑出来大嚼一场。在作者笔下,那个既存凶险,又不乏温情的水族世界,很像是人类世界的水中映象。有趣的是,作者还顺便谈及一些鱼类生成的传说,如鳝鱼或化育于清露,或滋生于腐泥;狗鱼是由“狗水草”和另外的胶质物变成的,等等。这些,自不是科学,但却可以给人关于大自然的神秘遐想。

 艾萨克·沃尔顿大概不可能想到,他的这本书,会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风行300年而不衰;更不大可能想到的是,居然会在21世界初的中国,陡然风靡,短短几年之内,就已有多种译本问世。我读到的是花城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缪哲译本,不知别的译本如何,缪译本实在是可圈可点。让我们随便摘取几个片断,即可体味到缪氏译笔之精彩:鲑鱼产卵之后,便“望望然去之,由造物主照管;他运煦日于当空,冷水变暖,生命之息勃勃于卵中,到来年的早春,则有小鲑临世。”(121页)狗鱼的雌鱼在排卵时,“雄鱼浮在上面,撩云播雨,惟不亲芳泽。”(130页)“鲈之为鱼,如人之全无心肝者,朋辈死于前,心也不为之惧。且鲈不像狗鱼,自来不块然独往,动辄朋党而勾连,游起来,浩荡如行军然。”(154页)用语之典雅清丽,韵味之绵长幽深,极尽汉语言文字之美妙。与《垂钓大全》、《高明的垂钓者》之类译名相比,这《钓客清话》之名,亦译得好。

  这真是一本“清话”。作者谈“钓”说“鱼”,超迈旷达,逸兴勃发,完全沉浸于不染尘埃的方外世界。欣欣然于一种远离喧嚣,与世无争,“没有官司缠身和宫廷的喧闹”,“坐看贞禽斑鸠”,“心与清波俱闲”的生活方式;自得的是一种“逍遥于川泽,放旷乎人外,听鸟唱,俯清流,看素波如银水泻;睹物而感怀,少不得‘心之悄矣’、‘如川之静’”的人生活法( 106页)。正是透过这“清”,读者会体悟到,这本书的真正精妙之处,亦即作者的真正着意之处,并非是钓、是鱼,而是人生。这样的一本书,自然也就非同一般的钓技之作了,而是一部富有人生哲学意味之作,正如英国19世纪学者兰姆所称赞的,其中“散发着天真、纯洁、和质朴的心灵之气息;.......不论何时读,都使人性静情逸,使愤怒、浮躁的人,成为基督的信徒”。(导言15页)

 如果我们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及个人际遇,会益发体味到其中的深层钓意。由英国学者安德鲁·朗为这本书写的导言可知:活到90岁,做过五金匠的沃尔顿,不仅身经纷扰不定的伊丽莎白、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共和时期、查理二世五朝,且个人经历亦极为不幸:有七次丧子之痛,一次丧妻之悲。也许正是纷扰的时世与个人的坎坷,使得这位有着极高文学修养的一介平民,看穿了尘世 ,悟透了人生,从而深感烟波之钓丝,可荡人间之尘埃;乐在其中者,能获心灵之安慰。

  读了这本书,使我对钓鱼的不良印象亦大为改观:假若世人都能迷上钓艺,普天下尽烟波钓徒,必会大为裨益于天下太平,人间安逸。诚如是,鱼族们被钓之不幸,大概也可算是它们为整个世界之安宁而做出的一份贡献吧。

 

                                                                                   2014年2月15日

    

  评论这张
 
阅读(9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