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7812032 的博客

 
 
 

日志

 
 

【转载】随笔/拜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2015-04-10 05:33:3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拜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鲍十

 

喜欢汪曾祺的小说好多年了。

喜欢汪曾祺的小说,最初是从喜欢他小说中的“味道”开始的。他的“味道”,既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叙述的韵律和节奏上,同时体现在作品所讲述的事情和人物本身,总之是体现在他作品的整体的气韵上。

有人说,读汪曾祺的小说,会读出水的感觉,能感觉到水的灵动,水的美。他的小说是“轻”的,换一个说法,“不重”。读他的小说,你会觉得亲切、贴心,会感受到沁人肺腑的生活和人情(亦可说作人文)的气息,。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还逐渐看到了汪曾祺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另外一些品质。

比方说,他在“新时期”以来所写的小说,几乎没有一篇是涉及重大题材的。他也没有参与或借重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潮流。——他对这些事情好像不是很“敏感”。他始终躲在“潮流”之外,写他自己的东西。写那些他所经见过的、所了解的、与自己有呼应的事情。他写故园往事,写西南联大,写张家口的沙岭子,写剧院里的生、旦、净、末、丑,写老街坊们“吃兔头”……都是一些小事情和小人物。

其实这是很难得的。

往大里说,唯有这样的写作,才可以保持一个作家的相对独立的品格,不被牵着鼻子走,也会少受那些五花八门的、主流或非主流的、各种各样的思潮的干扰。同时,可以留下一些相对真实的东西,留下某些生活和思想的真相,从而保持一个作家所应有的诚实。

中国文学,可能一直都面临一个“去伪存真”的问题。

回想一下我们读过的小说,看过的影视剧,那种令人倍感虚假的、一厢情愿的、思想苍白而又狭隘的东西大概不会很少。

现在评论界动辄就说某人的作品有汪曾祺的风貌,不过是皮毛吧。

还有一个现象:当年许多乘风而起、轰动一时的作品(包括作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没有人在读了。而汪曾祺,人们还有兴趣读。

汪曾祺是耐读的。

我建议大家读一读汪曾祺的作品,诸如他的小说《徙》、《七里茶坊》、《大淖纪事》、《露水》,以及散文《随遇而安》等。

 

(刊于《莽原》2015年第2期。)

 

  评论这张
 
阅读(9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